返回
菲侨商

新一届联合国大会诞生!秘书长却愁眉苦脸!我们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2022-09-14 20:16:37

 新一届联合国大会诞生!

纽约时间9月13日下午,联合国大会第77届会议正式拉开帷幕!大会以“分水岭时刻:以变革方案应对相互交织的挑战(A watershed moment: transformative solutions to interlocking challenges)”为主题,重点关注在复杂危机交织的世界中如何凝聚全球解决方案以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可持续环境管理和安全。


9月13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中)主持会议。


在当天举行的第一场全体会议上,新任联大主席克勒希(Csaba Kőrösi )呼吁通过变革来应对全球挑战,通过团结、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来寻求解决方案,并敦促世界领导人共同努力应对人类当前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包括乌克兰战争,在“深刻分歧”之间搭建桥梁。


©联合国图片|古特雷斯秘书长在联大开幕全会上发言

在全会现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克勒希履新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联合国是合作的大家庭,联大就是这个家庭的生命所在,是全球合作跳动的心脏。”


古特雷斯坦言,从冲突、气候变化,到拖累发展中国家的全球金融体系,再到贫穷、不平等和饥饿,许多在上届联大就已凸显的挑战仍然延续至今。他强调,为了人类和地球,第77届联大必须成为一个变革的时刻。


我们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刚刚发布的一份多机构报告指出,人类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该报告强调了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并警告称:如果不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行动,气候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将越来越具破坏性。


急剧恶化的天气 

最脆弱人群遭受最严重影响

United in Science 

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刚刚发布的一份多机构报告指出,人类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该报告强调了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并警告称:如果不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行动,气候变化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影响将越来越具破坏性。


这份题为《团结在科学之中(United in Science)》的年度报告指出,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至创纪录高位;化石燃料排放率因疫情封锁暂时下降后,现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2030年减排承诺的力度需要提高七倍,才能符合《巴黎协定》中将全球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的目标。


以下视频来源于

联合国

,时长03:49

联合国秘书长愁眉苦脸!我们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联合国视频


报告指出,人口达数十亿、要为产生70%的人为排放负责的城市地区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社会经济影响。最脆弱人群将遭受最严重的影响。报告还列举了今年世界不同地区出现的极端天气案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根据今年的《团结在科学之中》报告,气候影响正在进入未知的破坏之境。然而,即使征兆在急速恶化,对化石燃料难以自拔的依赖却每年都在加倍。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也指出,气候科学日益能够说明,由于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正在经历的许多极端天气事件已变得更可能发生并更加严重。他强调,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扩大有关预警系统的行动规模、建立脆弱社区对当前和未来气候风险的复原力。塔拉斯表示,为此,世界气象组织正在牵头一项活动,以确保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全民预警”。




《团结在科学之中》2022版报告概述了与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关的最新科学。该报告指出,科学是明确的—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排放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


报告吸纳了 WMO(及其全球大气监视网和世界天气研究计划、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碳项目、英国气象局和城市气候变化研究网络等机构提供的素材,还纳入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相关标题声明。


北京出现奇怪的植物,明明在南方才能存活,为何跑到北方了?

今年的雨量是往年的好几倍!不少北京的朋友近期都有了这样的感受......

在中国南方地区、东南亚地区和澳大利亚等地区,都可以看到一种分布很广的植物——尖帽草,这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外形来看,和路边的野草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不过,这种从未在中国北方地区出现过的尖帽草,最近却出现了北京,要知道,这可是我中北方地区第一次出现这种南方植物,这究竟是好是坏?

北京首次发现“尖帽草”

根据报道,在北京密云区,研究者们在进行野生植物调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十分罕见的南方植物,也就是上文中我们提到过的尖帽草。要知道,即使是在《北京植物志》中,也不曾对这种植物进行过记载,这也意味着,它从未在北京出现过。

虽然尖帽草的出现,这意味着北京的植物多样性,又随之增加了,可是,一些研究者却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尖帽草的出现,可能与地球的异常气候有关,有观点认为,伴随着地球的不断升温,未来中国北方地区,也将进入到温暖湿润的气候之中,如今看来,就有可能是真的。


中国北方将变成温暖地区?

说起来,在中国境内最宜居的地区,就是中原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因为冬天实在是太寒冷了,一些地方甚至会达到零下30-40摄氏度的低温。

不过,最近几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冬天,也变得短暂了起来,而且也开始变得没有那么寒冷。在过去,一般“十一节”过后,中国北方地区就开始转冷,一直到第二年的清明节过后,才算是冬天真正结束。

所以,未来北方地区会变成温暖湿润的地区,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毕竟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全球都是温暖湿润的时期,即使是如今被冰雪覆盖的南北极地区,也曾经是植物繁茂的宜居带。

因此,尖帽草出现在北京的情况,未来或许会更加明显,而且有可能会不断北迁,那么,假设未来北方地区,或者是整个地球的寒冷带,都变成了温暖湿润的地区,这对于人类来说,又是好是坏呢?

地球变暖是好是坏?

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心中都有数,全球变暖一定不是一件好事,否则,科学家们也不能这么担忧,每天都在监测着地球气候的变化情况。

上文中我们说过,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南北极也曾经是宜居带,那个时候,南北极也和如今的热带地区一样,拥有雨林、沼泽,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繁茂。

显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的冰川也都不会存在,自然,如果未来地球真的气候发生巨变,任何地区,都再也没有鲜明的四季之分,那么,对于人类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再也没有退路。

因为当全球冰川都彻底融化,全球海平面会上升60米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基本上,地球上的陆地都会被大规模淹没,即使剩下了一些陆地,这些陆地也无法让人类在上面延续自己的文明。

当然,在那之前,或者说最快的情况下,本世纪末之前,地球上的一些地区,就有可能会伴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而沉入海底了。

所以,看起来好像是南方的植物出现在了北方,眼前来看,似乎是中国的冬天不会再那么寒冷了,但是从地球的演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倒是希望北方地区的冬天,可以长一点、冷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人类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治愈地球”,你认为我们能做到吗?


还是有让人欣慰和感动的故事!

从荒漠里的“一棵松”,到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塞罕坝人用青春甚至生命,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她,是塞罕坝的第一代绿色开拓者。60年前,陈彦娴与5个女同学毅然放弃高考,奔赴飞鸟不栖、黄沙蔽日的荒原,当时的信念是要种活每一棵树。从荒漠里的“一棵松”,到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塞罕坝人用青春甚至生命,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他们,是塞罕坝的第二代绿色守护者。在远离人烟的林海深处,刘军、王娟夫妇扎根望海楼13年。一台望远镜、一个记录本、一部电话,他们用白天15分钟1次、夜间1小时1次的瞭望,成为“林海的眼睛”,确保塞罕坝115万亩林海零火灾。

“作为第三代,你要问我什么是塞罕坝精神,我们塞罕坝的每一个务林人,塞罕坝山里面每一棵树,每一片林子,都体现了塞罕坝精神。”如今,塞罕坝展览馆解说员魏路吉用自己的方式,拿起了守护绿色的接力棒。

2017年12月,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又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了“中国方案”!


——  NED  ——

来源:联合国(部分) 国际和平与合作联盟

Copyright @ 2010-2021
闽ICP备19016533号-1